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鄭氏王朝 台灣史記──我讀我見(5)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09/10/22, Thursday

(photo source: 《鄭氏王朝 台灣史記》一書,1683年鄭清彭湖海戰圖)

*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當時台灣人,沒有娶某的老芋很多,運送到台灣的女性,被視為最佳商品。

滿清不顧漢人死活的禁海令及畫界遷民,它的最重要目的是想用杜絕物質的方法困斃鄭軍。但是一般而言,滿清中國的「禁」演變為「有禁無阻」,在實際上陳永華 設計在滿清佔領區內浙江鎮海,江勝所領導的數百人及在潮陽的邱輝,以不涉及軍事的原則下,將物資經這兩條路線,不停的越過封鎖,向台灣運送。也就是厚賄守 口官兵走私,以取得貨物。邱輝(邱煇)據達濠有年,橫行無忌,清軍無可奈何,所有擄掠婦女,悉係台灣船隻販賣,因而台灣俱家室者日多。當時運台婦女視為商品之一。加上鄭氏原有的嚴密的五商組織,突破貿易障礙,反而因他人無法得到貨品,形成鄭氏獨佔壟斷的暴利。台灣成為中國沿海居民願付出生命為代價來取得的居住地。
郭弘斌,2004,"陳永華",《鄭氏王朝:台灣史記》,台史真原會,台北市,pp.168-169。

陳永華在台發展,運作基層民眾,為洪門天地會,這批人有情有義,皆非政客,肯為台灣拼死拼活。

在鄭經反攻大陸時,陳永華居守台灣,國事全由永華主政,初鄭氏為法嚴峻,多有細故誅殺,永華以寬持之,少有斬戮。民眾皆悅服、感化,治安極好。又擔負起台 灣對西征之軍需,輸糧運餉,補兵送械,往日本鑄「永曆錢」及購銅、腰刀,也曾調集台灣土番及佃丁六分之四前往廈門聽用。一切供應七載,使之無缺的後勤任 務,支援前線作戰,使之進可攻退可守。

陳永華有感于滿人入侵,漢民族遭受催殘,上位者追求個人利益,極易為人收買成為漢奸,讀書人追求功名,只要有功名其他便成次要的,其他是指民族、國家的利益,因而失去了抗爭的意識。但是陳永華觀察到基層社會也就是一般所說的下層社會,有極強烈的愛鄉愛里的民族意識。這批人卻無組織,在反清的戰爭中,只要一呼就有成群的下層人士站出來拋頭顱灑熱血,共襄盛舉,此為民氣。如何運用民氣來反清復明變成陳永華日夜思考的課題。最後陳永華譜出了地下組織的洪門天地會。這個秘密團體創立在台灣,四出傳播反清復明的思想,以有組織,有紀律,植下反清的種子。因此在江湖上流行一句:「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

這個種子在台灣開花結果的情形是,1721年(康熙60年)朱一貴、1786年(乾隆51年)的林爽文、同治初年1862年的戴潮春等抗清起義,皆與洪門 天地會有直接的關係。在中國也發生了三合會、三點會、哥老會即為天地會的支流。最明顯之例即1912年孫中山加入洪門推翻滿清成功,是以洪門天地會眾兄弟 的力量推動革命。
郭弘斌,2004,"陳永華",《鄭氏王朝:台灣史記》,台史真原會,台北市,pp.170-171。

鄭經在台灣的表現,除了反攻大陸之外,與清朝的和談亦有一套,現在的國共會談可以作為參考。


縱觀此和議、招撫,在滿清因缺乏水師,又陸戰失利下,採取政治分化工作,以招撫的方式,來瓦解鄭氏王朝。以大帝國的招撫,而明鄭一律稱之為和議,簡單的理由是,不承認滿人對大陸有合法的主權。又初期的和議中是以挾持鄭芝龍及其家族為人質,向鄭成功施展親情,高爵誘其入殼。但鄭成功熟讀深知歷史,不為所惑。又以朝鮮事例、薙髮、不投降來為難,最後並索三省之地使談判破裂。

在鄭經時期,他用時間、機智來週旋。先提出照朝鮮例、不薙髮的舊條件以難。後清方接受時,再以金、廈兩島及海澄不能退讓的要求,來擺脫表面和議,而實質上是投降的陰謀。鄭經在和議的過程中,表現出識大局,果斷英明,軍雖敗但政治立場不變的可佩情操。

滿清在誘降時期,對自己的軍事行動,有形無形中是一大拘束,而對鄭氏來說,確是擴軍徵餉,養精蓄銳之時。又滿人錯估鄭氏的決心和企圖,以優勢的兵力,夢想 以伐交、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陳兵勢以待敵之變,可勝而不立取,結果反成敗局或延長戰局。有如歷史上的淝水之役、赤壁之戰,符堅、曹操兩者以優勢兵力,陳 兵以待敵變,結果是失敗收場。由此觀之鄭氏王朝父子相承,在和議上的運用,以弱敵強,是可圈可點的。
郭弘斌,2004,"十六次的和議、招撫",《鄭氏王朝:台灣史記》,台史真原會,台北市,pp.177-178。

東寧王國於反攻大陸失敗,開始分裂,忠臣劉永華亦抑鬱而死。


鄭經反攻大陸失敗,返回台灣,意志消沉,不理政事,溺於酒色,無復西意。見監國鄭克塽處分國事妥當,愈加放心,自此軍國事務皆交克塽裁決,並給與精兵三千由沈誠、毛興統之為護軍,宗族益憚監國而含恨愈深。

這時東寧王國分為二派人馬,一是留守派,以鄭克塽、陳永華等,另一是西征派,即是反攻大陸回台人員,以馮錫範、劉國軒等。西 征敗歸要分享留守派的地盤。馮錫範極妒忌陳永華掌握大權,又為事方正,因之設計而對陳永華說:「在西征上我沒有立下功勞,回來後仍佔據國家大位,覺得不 妥,所以我將辭去職務,在家靜養以渡餘年。」這話深深讓陳永華感動,既然最令人頭痛的一介武夫馮錫範都懂得要辭位,自己也應辭職。所以即向鄭經提出解除兵 權的辭呈,鄭經不想批,但馮錫範卻大加讚同並說道:「永華勤勞數載,形神已焦!今欲乞休靜攝,情出於真,宜俯從之」。使得鄭經批准(1680年3月),並 將陳永華所管轄全國最驍壯的部隊勇衛軍交由劉國軒,馮錫範仍然擔任職待衛並不辭職。馮錫範見陳永華上當後,進一步即向監國鄭克臧下手。劉國軒本非奸邪之 徒,但馮錫範之父馮澄世對劉國軒曾有提拔之恩,故劉國軒拜馮澄世為義父,這層密切的關係使劉國軒失去了正義,也遺忘了托孤的使命,促使馮錫範的弒君。

陳永華後來發覺是受到馮錫範之騙,但為時已晚,悔恨不已。不久陳永華抑鬱而死。與夫人合葬天興州赤山堡大潭山,即今台南縣柳營鄉果毅後。

鄭經從反攻大陸7年無成,徒勞無功,也不勝感慨,萬念俱灰,只有縱情享樂,已致身體虛弱。病因是痔瘡暴脹,大腸緊閉,醫療無效,克臧日夜侍側,衣不解帶, 督視湯藥。不久病亡,1681年3月16日(農歷1月28日寅時),時年39與其父同。病危時授克臧劍印,指著克臧托孤於劉國軒。在位凡19年。

郭弘斌,2004,"東寧政變 錫範弒君 克塽即位",《鄭氏王朝:台灣史記》,台史真原會,台北市,pp.188-189。

施琅,終於大展其威,有其不變的堅持與耐力。

施琅到任後得知鄭氏政局不穩至極,只要稍加施力即可摧毀。進攻台灣應先取澎湖,取澎湖應由在南方的八罩島(今望安島)向北方的媽宮(馬公)進兵,所以必乘 南風為宜。況且在1665年第一次攻台時乘北風率軍東指,途遇狂風,船隻受損,無功而返,這是讓施琅失去信任的重要理由,另一個重要理由是滿清政府感到勞 師耗費頗巨,滿清此時對攻台灣毫無興趣,裁撤水師提督,燒燬戰艦,對台灣視為荒島,不願佔領,也不想再投入軍力。
郭弘斌,2004,"施琅攻台",《鄭氏王朝:台灣史記》,台史真原會,台北市,pp.193-194。

10月20日及10月28日清康熙皇帝下聖旨:
「進剿海寇,關係緊要。著該督、撫同心協力催趲糧餉,勿致遲疑。前姚啟聖具題功罪定例,交與施琅遵行…施琅相機自行進剿,極為合宜。」如此施琅取得攻台的專任獨佔權,也就是說將姚啟聖擺一邊,從此施琅就沒把姚啟聖放在眼裡。
郭弘斌,2004,"施琅攻台",《鄭氏王朝:台灣史記》,台史真原會,台北市,p.196。

6月22日,施琅將其水師分配為左、右兩翼及中央部隊,左右翼各有50隻船,中央有大船56艘分為八股,每股七艘,分為三疊,二船為一疊,指揮船居中。尚 有後援部隊計八十艘船,攻擊開始清軍皆以三疊為前進。一股攻蒔裡,直奪雞籠嶼、四角嶼; 一股直入牛心灣,奪砲台,中央56艘直撲媽宮。劉國軒亦下令在媽宮港內所有船隻前往迎敵。初台灣水師,略勝,清軍平陽總兵朱天貴戰死,海壇總兵林賢、興化 總兵吳英皆傷。施琅改變陣式取消分股戰,改為包圍戰,以多勝少。鄭軍呈劣勢,副提督江勝、左衛邱輝皆戰死,其他41名台灣將領陣亡,155名軍官投降,一 百多艘戰艦全沈,四千八百名士兵投降。劉國軒在吼門淺礁無人防守之處,水漲風順衝險而出逃回台灣。清軍損失卻是輕微,戰死329人,負傷1千8百名。

施琅善用心機,他發衣服與糧食給降兵,又醫治傷兵,對想回台灣的降兵,一律放行,並發榜安民,免三年賦稅和差役。消息傳到台灣,東寧軍民之士氣頓時瓦解。

郭弘斌,2004,"施琅攻台",《鄭氏王朝:台灣史記》,台史真原會,台北市,pp.198-199。

在台灣成立的洪門天地會,還留存到現在,卻成為推翻滿清的民間力量。

清朝從滿人入關1644年至被推翻1912 年止計有268年以少數民族來統治中國。其間民間的秘密組織有創於元朝末年的白蓮教,及清初的洪門天地會。白蓮教極富宗教色彩,流行在中國北方。而洪門天 地會是以民族革命為宗旨,分佈極廣,盛行于中國南方。兩者在清統時期,不斷發生抗清事件。但白蓮教最後卻流為「扶清滅洋」的義和團,而洪門天地會在台灣滿清據台時期發揮了巨大而且眾多的抗清事件,以致有「台灣是三年小反五年大亂之地」。在中國由孫中山的運作下,洪門天地會成為推翻滿清的主力,並且成功取得政權。

洪門之所以取名為洪門是因明太祖的年號是洪武,所以取洪為名,指天為父,指地為母,所以又名為「天地會」。鄭成功為創始者,在洪門中稱之為「萬雲龍」或「萬大哥」,陳永華以「陳近南」之名字來傳佈。這樣的更名是避免天地會推行反清復明時立即被清卸府注意而難於發展。所以創始者是鄭成功,而修整者是陳永華。鄭 成功在台灣首先成立「金台山」,這山名是取金台招賢之意,自為龍頭亦即「山主」,參加的皆是他的手下將土。凡同盟者均曰「洪門」,門是家門,所以又稱為洪 家,既然是一家,所以入會者不論職位高低均稱為兄弟。此為一平等組織,以「桃園」義氣、「瓦崗」威風號召,所以有「兄不大弟不小」。 又洪字是漢字去掉「中土」,即是失去國土之意,洪門中有許多規矩是存在反清的意識,如入會時必披髮,大長辮非我族之物,見祖宗不可以滿人的形式,衣著亦復明時衣冠,又書寫清字必無主字在內,亦即「水月」有水有月,但無主。滿字將頭去掉成為「水兩」,即滿無頭也。
郭弘斌,2004,"洪門天地會",《鄭氏王朝:台灣史記》,台史真原會,台北市,pp.207-208。

洪門之組織之優點是有縱橫系統,如在職位名稱上有龍頭、坐堂、執堂、心腹、巡風到么滿的縱列,又有「言談」、「手勢」等的橫向系統。即使第一見面的洪門弟兄,一見手勢動止,一聞「春典隱語」,一說「花亭結義」,則是兄弟也,即是生死之交,若原有仇恨也化為玉帛。這種縱橫系統,言談隱語、手勢均是洪門博學之士所編造的,在世界上並無其他任何秘密組織所能項背。
郭弘斌,2004,"洪門天地會",《鄭氏王朝:台灣史記》,台史真原會,台北市,p.210。

另外在台中縣沙鹿福興里鎮南路福佳巷8號蔴園的「福興宮」也與鹿港的「福靈宮」一樣,是崇拜在林爽文大革命起義事件中,以標榜「反清獨台」洪門天地會九龍山的王勳為主神來祭祀。
郭弘斌,2004,"洪門天地會",《鄭氏王朝:台灣史記》,台史真原會,台北市,p.214。

(未完待續,撰於2009/08/10)

延伸閱讀:
鄭氏王朝 台灣史記──我讀我見(4)
鄭氏王朝 台灣史記──我讀我見(3)
鄭氏王朝 台灣史記──我讀我見(2)
鄭氏王朝 台灣史記──我讀我見(1)
Hsutung's BLOG
楊緒東專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