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source: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一書 *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八田不計一切代價,要完成嘉南大圳的決心,感動當時日本殖民統治的高層,而日本總督府亦能積極配合,此一亞洲最大的水利工程,當時日本國內尚無如此宏偉之利民、養民的大建設。
據1930年發行的《嘉南大圳新設事業概要》,這個事業是以國庫補助1200萬円、銀行借貸2190萬円、組合分擔金八百萬円,合計4200萬円開始的。
4200萬円說來輕鬆,在當時工人日薪不足一円的時代,這金額大約相當於現在的3000億日円以上,可是這麼龐大的費用仍不夠,所以1924年第一次追加預算,總預算變成4816餘萬円。但仍不夠,於1929年追加第二次預算,以5348萬円為總事業費。
這是由於部分工程的修改費、土地徵收費、補助費上漲,以及工程完成後需要籌措員工遣散費等,但籌措困難。
因此追加預算,本工程終於得以完成。
但因圳路有一部分故障,不得不延期,還有往後因風災、水災而重建的工程,再追加655,000円預算,以總事業費5413萬餘円,於1932年完成全部工程。
總事業費中,約一半的2674萬円是國庫補助,餘額由受益人負擔。
此受益分擔金暫時向銀行貸款,於工程完成後分年清償。因此,如果包含銀行利息,那就超過7500萬円的龐大金額了。
這種規模,相當於戰後日本最大的愛知用水的十倍以上,如果現在興建那麼龐大的工程,可能需要5000億円以上。
附帶說明,愛知用水於1957年開工,五年後竣工,總事業費423億日円。包括幹線、支線的給水路總長為1247公里,水庫蓄水量970萬噸,計畫灌溉面積為三萬三千甲。因進入工業化,所以被縮小為一萬五千甲。
無論那一方面,嘉南大圳都凌駕愛知用水。
世紀大事終於完成。
不久,因這個水利使得受三重苦的不毛之地轉變為「台灣的穀倉地帶」,帶給嘉南六十萬人經濟上的恩惠。 古川勝三著、陳榮周譯,2005,”亞洲第一堰堤”,《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前衛,台北,pp.204-205。
受到八田與一的精神感召,台灣人看得到他的使命,亦享受到成果。
有情有義的台灣人,雖然受到228大屠殺與白色恐怖的惶恐,還是要想辦法,要追思此位真正利民、福台的台灣神。
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台灣人和原住民以皇民化運動被視為日本人,投入日本軍,相信日本必勝,比日本人還更活躍。
日本戰敗後,大部分台灣人和日本人一起哭泣。統治者的日本人戰敗,而被統治者要實際感覺站在勝利者那一邊,是要一些時間適應的。
曾經是彼此交戰的敵人的中華民國國軍前來接收台灣。曾經是台灣統治者的日本人,全部離開台灣。台灣的局勢有了大變化。
其間,八田與一的銅像仍舊下落不明,大家都相信已經被鎔化,不在世間了。
就算仍在某個地方,相信也和其他的日本銅像一樣,不是被打壞就是已遭鎔化的命運。
但是,八田與一的銅像被組合職員偶然發現,放置在番子田(官田)火車站的倉庫內。
組合在番子田的所有監視所和倉庫,有職員駐守著。有一天,那個職員在倉庫內的收繳物資中發現被扔掉的銅像。所幸八田與一的銅像並無損壞,於是馬上聯絡組合。當時組合已由日本人移交台灣人,名稱亦變更為嘉南農田水利協會了。
組合的人聽到「八田技師的銅像還在」的消息時驚訝不已,同時衷心歡喜這個發現。但是當時的社會狀況是不允許大聲談論此事的。雖然八田與一是嘉南地區的恩人,但終究是一位日本人。
水利會偷偷地向政府買回銅像後,悄悄將它運回烏山頭。這個秘密如果敗露,不知將會被如何處罰。此舉算是賭命的行為,因此不能放回原址。
他們最怕八田與一的銅像再度從烏山頭消失。
銅像放在八田與一全家曾經住了十年,但現在是空屋的陽台上。
不久,所有嘉南農民行過此銅像時都會合掌膜拜。
當時獻納給台南神社的神馬銅像,發生腳和尾巴被鋸斷盜賣的事件。因為那時銅是貴重的金屬,可售得高價。
水利協會為避免如上述的遭遇,將八田銅像遷移至烏山頭管理事務所妥善保管,以防不肖之徒。
不久,社會愈來愈安定,不再排斥日本,台灣經濟也好轉,便出現了將銅像遷回俯瞰珊瑚潭的原址的聲音。大家認為以後不會有被盜、被損之虞了。
因此農田水利會於1975年向政府申請銅像設置許可,但收到「不准」的通知。
當時,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締結「日中和平條約」,並對中華民國單方面斷交。
在那時,儘管是嘉南平原的恩人,也不能夠公然許可設置日本人的銅像。
1978年,再次申請設置,等了很久卻沒有下文。
嘉南民眾雖然失望,但不死心。
也許政府的立場不得不採取默認的方式。
耐心等待的水利會人士擔心:「也許政府默認,但將來也有可能接到不得設置的通知。甚至有可能遭人盜賣。」為解決這個問題,遂決定製作銅像的模型。
只要有模型,萬一有意外情況,還可以再製作同樣的像。如此,從銅像鑄造母模,嘉南人終於放心地決定將它放回原址。
1981年,這一次加上固定的台座,將它設置在原址。這是銅像被拆離烏山頭後三十七年的事了。
八田與一的銅像,再度被嘉南民眾溫暖的心圍繞著,俯瞰著珊瑚潭。
我造訪烏山頭時,聽到農田水利會職員吳德山先生談到有關銅像的事,便問再設置時加設台座的理由,他高聲地說:
「當初放置銅像時,八田先生還健在,聽從他的意見而席地擺放。但是這次安置,因八田先生已過世四十年,他已成神,事實上不少嘉南農民認定他是神,既然是神,就算提高安置也不足為怪。我們便是基於這種想法。」
聽了這話,覺得八田與一彷彿遠在天邊,但也許嘉南人不忍心看到八田與一銅像被汙染,也或許是對八田與一銅像保護到底的決心。
現在,八田與一的銅像是唯一留在台灣的日本人銅像。
我對八田與一和嘉南人們深厚的關係感到驚訝,同時認為八田與一已經不是一個日本人,而是超越民族的國際人。
八田與一的銅像宛如嘉南的守護神,迄今還看守著珊瑚潭。 古川勝三著、陳榮周譯,2005,”八田技師銅像”,《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前衛,台北,pp.218-222。 (未完待續,撰於2009/06/01) 延伸閱讀: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讀書心得(3)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讀書心得(2)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讀書心得(1) Hsutung's BLOG 楊緒東專欄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279&Itemid=57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