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師大研究生對於師大蔣介石銅像的立場
近日台灣教授協會的成員至師大表達拆除蔣氏銅像,在媒體的簇擁下,現場的學生也發表了看法,雖然不知台教會成員是否是師大教授、或現場發表看法的學生是否為師大的學生,筆者身為師大的一份子,看到鏡頭有頗多感觸。 友人詢問我的看法,我回答:「若今天仍處於威權且戒嚴的年代,對這個問題我可能會趨於保守,但因為時代潮流變遷、時空背景也不同,這個事件被允許有不同的聲音。」 我接著說,「我不認同師大校園裡面放置蔣介石的銅像。我關心的重點並不在於它『到底要不要拆』或是『用什麼理由拆』,而是它放置在師大的動機、意義、價值和精神。如果你問我,我會對蔣介石銅像投下反對票,但問題在於它是師大的財產、也是在特殊時空背景下所造成的產物。今天它的拆遷去留,最主要還是要詢問師大全體師生的意見,因為如果有師生反對拆移,無論所持理由為何,我們也必須尊重對方的意見,而這也是今日民主的根本價值所在。」 不過,今天台教會去「踢館」,而又被現場學生「反踢館」,其實是一件很妙的事,因為台教會的意見並不代表師大教職員工,而現場學生亦不代表師大全體學生的意見。 有人認為,台教會到師大開記者會是算錯一步,因為師大的學風不如台大開放,在保守教育學風下的環境,師大人的防衛心自然比較重,雖立意是為了捍衛自己學校的主權和自主性,但同一事件若是發生在在咫尺不遠的台大,可能衝突性就不會那麼大。 友人接著問我,師大的蔣氏銅像到底會不會拆,我苦笑回答:「就算全台灣校園裡的銅像都拆了,師大恐怕還是最後一個拆的,問題不在於社會觀感要不要留這尊銅像,而在於就算師大不想留它,也『沒有人敢帶頭喊拆』。」 友人說,那師大到底拆不拆、還是終究會拆?我說:「我認為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師大可能近幾年內都不會拆它,但是五到十年之後,縱使輿論沒有要師大拆,師大也會自己拆。」 理由很簡單,因為自從舊中正紀念堂的圍牆議題被炒熱之後(其實根本就不用有圍牆,因為舊中正紀念堂原本就是半開放式的),再加上舊中正紀念堂被正名為民主紀念館、牌樓也被改為「自由廣場」,人們開始會從歷史面、政治面去思考『這些紀念物所引導的價值和正當性』,到了最後,師大自然會去重新檢視「蔣介石的銅像」留在校園門口的意義。 等到社會氣氛更為開放、減少對立之後,師生開始會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我默認這尊銅像留在學習環境,是否也默認這個人過去所做所為的正當性,且也默認我們的確仍認同、緬懷、學習他?』 還有一個題外話,師大有很多外國同學,他們問我:「在校園裡擺放銅像,這是你們東方文明的習慣嗎?」我搖搖頭,我說,中國也有很多銅像,但他們的銅像叫「MAO」,外國同學一聽馬上會心一笑,原來,都是政治惹的禍。 接著,外國同學打趣的回答:「啊!原來如此,我原本想為什麼到處都是蔣介石的銅像而不是孫中山的銅像(因為他覺得孫是國父,級數比蔣大),而且如果因為是總統就要建銅像,理應也要有李登輝和陳水扁的才對。」 我說:「如果今天要建李登輝跟陳水扁的銅像,恐怕反對的人會沒完沒了吧!不過當初也並非所有人都贊成建蔣氏銅像,而是在那個年代人們並沒有說不的權利。」 不過,我現在比較關心的並不是師大的銅像,而是民主紀念館裡面那尊。因為照情況看來,民主紀念館那一尊最大的,勢必最後也要處理(不然政府等於正名正一半)。照態勢來看,恐怕未來會延燒的銅像議題,還是在民主紀念館那一邊。 我們可以原諒但不報復,我們可以追究但不清算,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這塊土地及先人同胞所曾歷經的苦難,因為我們如果選擇遺忘,代表我們同意。 同理而言,站在今日民主、平等的價值,追究過去雖不代表清算,但我們仍然必須面對過去威權時代的所做所為進行究責,這是絕對必要的!因為如果我們噤聲,就表示我們同意現在政府仍可以用同樣的手段屠殺迫害人民,然後數十年之後再告訴我們的小孩「事情都過去了,我們要往前看」?
「追討過去」的最大精神在於,我們已理解過去的屠殺和迫害。
香草處女座 (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