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走出金枝玉葉─我讀、我評(2)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0/03/25, Thursday


(photo source:《走出金枝玉葉-阿扁嫂的故事》一書,小時候吳淑珍是父母親的掌上明珠,過著金枝玉葉般的生活 )

*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中國黨的高級權貴,不論其等「出身」如何草莽,其夫人必然是「高貴優 雅,氣質出眾」,出入「大飯店」吃魚翅鮑魚;必然散發出一股富貴逼人的「皇家氣息」,而身為三級貧戶之妻女,就會被統媒形容成「老巫婆」、「台味太重」、 「俗不可耐」、「沒有品味」。

小時候的吳淑珍就很愛打扮,身上穿的大多數都是舶來品。每天都穿得像個小公主一樣到學校上課。


她自己就承認,當時在學校很出風頭、很神氣,「並不是因為功課好,而是因為穿得最美。」連學校老師都會叫她到面前來,仔細研究她今天又穿了什麼衣服。


當時台南有一家專賣舶來品的精品店,每次一有新貨到,就會主動通知吳王霞。母女倆當然就成了逛街、購物的最佳伴侶。當年,吳淑珍身上所穿的衣服,平均價位 是每套7百元左右,大約是一般公務員2個月的薪水。


「養妳花最多錢,穿都要穿最好的,要用舶來品,同樣的錢我可以養好幾個兒子了。」吳王霞有時候會故意調侃女兒。吳淑珍當然也不甘示弱地回應:「你自己還不 是一樣。」


她說:「我記得小時候看媽媽穿的旗袍,邊上都要滾繡,而且皮包和鞋子都是一整套配好的。媽媽年輕的時候,身材很好,長得又美麗。」


一直到吳淑珍到台北唸高中,吳王霞來看她,打扮也非常入時。吳淑珍至今都還印象深刻。


「媽媽那時候穿的是最流行的窄管AB褲,上身穿一件桃紅色的套頭毛衣,臉上還戴著太陽鏡,連我大表姐夫看到了她,都會忍不住對我說,三姨好『趴』喔!」偶 爾吳王霞參加醫師公會的聚會,不熟悉的朋友都會誤以為她是吳崑池的小老婆呢!

鍾年晃,2000,“少女吳淑珍",《走出金枝玉葉-阿扁嫂的故事》,TVBS周刊,台北,pp.25-26。

吳淑珍小時候,就經常看見母親站在診所門 口,對國民黨政府破口大駡。在那個年代,想要批評時政,是需要相當大的勇氣。


每當吳王霞在門口高談闊論的時候,吳崑池就很緊張,總是會對她說:「妳要駡到裡面來駡好了,要不然會被抓起來。」


通常吳王霞會回答他:「我怕什麼,我才不怕他呢!」


有一次,吳王霞到菜市場去,就與一位警察發生了一段有趣的對話。這一天,她又看到警察在取締攤販,吳王霞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對那個警察說:「你們這些警 察,每天只會在這裡取締攤販,都不去抓小偷、賭博的,只會在這裡欺負一些沒有勢力的人。」


警察說:「哪裡有人在賭博?」吳王霞回答:「我怎麼知道,你是警察,自己去找出來啊!」

鍾年晃,2000,“少女吳淑珍",《走出金枝玉葉-阿扁嫂的故事》,TVBS周刊,台北,p.27。

按理說,出身於這樣一個富貴家庭的人,一定 會有一些驕縱氣息。不過,在吳淑珍身上卻看不到,她個性中可貴之處正在於此。她不僅沒有世家紈絝子弟的奢靡之氣,急公好益的性格,使得她比一般人更為平易 近人。


與陳水扁結褵之前,吳淑珍從來沒有吃過苦,是溫室裡的一朵小花。結婚之後,人生有了180度的大轉變。阿扁從政、自己遭遇車禍、丈夫坐牢,苦難接踵而至, 但是她甘之如飴。


吳淑珍不僅沒有被苦難擊敗,反而在逆境中成長,展現出比以往更旺盛的生命力。

鍾年晃,2000,“少女吳淑珍",《走出金枝玉葉-阿扁嫂的故事》,TVBS周刊,台北,pp.29-30。

依照一般人的想法,在學校神氣的風雲人物,一定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而且一定是經常上司令台領獎的常客。事實並不盡然是如此。吳淑珍在學校出風頭並不是 因為成績最好,而是因為她每天都是全校穿的最漂亮的女生。嬌小可愛的長相,加上刻意打扮,使吳淑珍每天都像一個小公主一樣到學校上課,在那個民風純樸的年 代,自然就成為全校注目的焦點。

鍾年晃,2000,“少女吳淑珍",《走出金枝玉葉-阿扁嫂的故事》,TVBS周刊,台北,pp.31-32。

阿扁出身貧寒,阿珍則是富家千金,彼此個性不同,但有著一致的正義感;於大原則,大公大義之下,皆能化解歧見,勇往直前,以下是他們的 Love Story。


吳淑珍是麻豆人,陳水扁則出生在緊鄰麻豆的 官田鄉。一個是富家千金小姐,一個是三級貧戶的兒子,但命運之神卻在十幾年後,在離開家鄉幾百公里遠的台北,將他們兩個緊鄰在一起,攜手共度下半生。


其實,在曾文中學初中部就讀的時候,吳淑珍就見過陳水扁了。當時阿扁大吳淑珍一屆,兩人都編在最好的忠班,阿扁因為成績優異,是班上的職業班長,升旗的時 候都站在排頭。


吳淑珍則因為個頭小,每次都站在排尾,兩個人就這樣隔著幾公尺共渡了二年。兩個人雖然從未交談過,但彼此都知道對方這一號人物。陳水扁知道吳淑珍家裡很有 錢,吳淑珍則知道陳水扁功課很好,經常上司令台領獎。


小時候吳淑珍對陳水扁有什麼印象呢?


「我只知道他的書法、作文很好,每次只要有比賽,他幾乎都會上台領獎。當時我只看到一個黑黑乾乾的小男生,有一個很俗氣的名字,如此而已。」


顯然,吳淑珍對阿扁的第一印象不怎麼深刻。對討厭寫作文,又不太重視成績的她而言,陳水扁的傑出表現實在不怎麼吸引人。

鍾年晃,2000,“有了阿扁的人生",《走出金枝玉葉-阿扁嫂的故事》,TVBS周刊,台北,pp.49-50。

在此之前,陳水扁也嚐試過追求其他對象。據吳淑珍透露,阿扁當時有去追求台大社會系的一個女生,還到宿舍門口站崗,在台大造成轟動,但那個女生拒絶,一度 使阿扁頗為沮喪。


一直到大三那年,陳水扁以全國榜首考上律師執照,社會系女生曾經回過頭來找阿扁。但是當時陳水扁與吳淑珍的感情已經相當穩固,這次換成阿扁拒絶對方了。對 方還很大方地說:「沒關係,我不介意,你可以同時交兩個女朋友。」但阿扁絶對不是腳踏兩條船的人,還是婉轉地謝絶對方的好意。

鍾年晃,2000,“有了阿扁的人生",《走出金枝玉葉-阿扁嫂的故事》,TVBS周刊,台北,p.53。

吳淑珍說:「有時候我去宿舍找他,他不在,我會翻他的抽屜,結果就發現好多情書。其中還有一封信說他是『惹人憐愛的男孩子』。當時我看了只覺得好笑,陳水 扁哪裡惹人憐愛?」


吳淑珍看完之後,會把這些情書一封一封釘在牆壁上,然後一走了之。等陳水扁回來之後,他的室友會告訴他:「陳水扁,你慘了,你快去中興,剛才吳淑珍過來, 她看到情書之後,就生氣走了。」


阿扁看到一封封釘在牆上的情書,大概也略知一二,趕忙前往中興向吳淑珍解釋。通常在這種情況下,吳淑珍都會不理他。


後來,陳水扁把那些情書全都燒了。

鍾年晃,2000,“有了阿扁的人生",《走出金枝玉葉-阿扁嫂的故事》,TVBS周刊,台北,pp.54-55。

大四那一年,發生一件令兩人都終身難忘的事。


這一天,吳淑珍從台南家裡返回台北,事先與陳水扁約好在台北車站見面,阿扁也依約準時到車站。


原定晚上九點應該到站的火車,竟然渺無音 訊,阿扁等不到吳淑珍,也沒有先離開,就這樣在火車站,一直等到隔天凌晨5點多,火車才緩緩進站。疲倦不堪的吳淑珍下了火車,看到阿扁還在月台上苦候,心 中感動的說不出話來。

原來她搭的那班火車,因為鐵路縱貫線發生事故,被延遲了8個多鐘頭才到達。在車上吳淑珍心裡就想,陳水扁等了那麼久,一定已經離開了,她打算在車站等到天 亮之後,再搭公車回宿舍。沒想到陳水扁竟然整整等她一晚上,令她感動莫名。


後來,兩人在玩心電感應遊戲,竟然不約而同都認為,火車站這件事是他們相戀以來,最難忘的一件事。

鍾年晃,2000,“有了阿扁的人生",《走出金枝玉葉-阿扁嫂的故事》,TVBS周刊,台北,p.56。

吳淑珍心目中的理想對象,至少應具備三個條件,功課好、英俊、有幽默感。在她心目中,陳水扁只具備了功課好一項,其他兩樣都付之闕如。但最後,吳淑珍仍然 不顧父親的強烈反對,選擇與阿扁共度一生。


吳淑珍的個性活潑、外向,陳水扁則是內向、害羞。如此南轅北轍的性格,卻巧妙地產生互補作用。吳淑珍認為,如果陳水扁也像她一樣愛講話,他們兩個一定整天 吵架。


約會的時候,總是吳淑珍一個人在講話,阿扁 都在一旁靜靜地當聽眾。她覺得他的名字「陳水扁」很俗氣,就幫他取了一個英文名字「WATER」。在認識之初,吳淑珍根本不讓陳水扁到在中興附近出現,生怕同學看見。

鍾年晃,2000,“有了阿扁的人生",《走出金枝玉葉-阿扁嫂的故事》,TVBS周刊,台北,p.57。

陳水扁的好脾氣也是維繫兩人感情的接著劑。


吳淑珍形容說,和陳水扁吵架一點樂趣都沒有,因為都是她一個人在講話,阿扁完全不會回應。等到駡完之後,心情好一點了,她就會跑去對阿扁說:「你的脾氣真 的很好,我駡你都不會生氣。」阿扁回答她說:「我把妳當作瘋子。」


當阿扁正開始在追求吳淑珍的時候,就有許多麻豆國中畢業的台大學生警告陳水扁,「千萬不要追吳淑珍,以免自討苦吃,因為那個女生『恰北北』。」阿扁的表弟 曾與吳淑珍同班,他也對表哥說,吳淑珍的脾氣很大,要小心。

鍾年晃,2000,“有了阿扁的人生",《走出金枝玉葉-阿扁嫂的故事》,TVBS周刊,台北,p.60。

當時的陳水扁雖然已經是執業律師,但是在吳 崑池眼中,卻仍然比不上一個醫生。更何況阿扁一貧如洗,基於保護女兒的心態,他也會懷疑,對方到底愛的是女兒,還是女兒家裡的錢?這份疑慮一直到阿扁的律 師業務蒸蒸日上之後,才完全消除。

鍾年晃,2000,“有了阿扁的人生",《走出金枝玉葉-阿扁嫂的故事》,TVBS周刊,台北,p.63。

了解阿扁家的經濟情況之後,吳淑珍想,「既然你爸爸沒有錢,那也沒有關係,頂多他不買房子給你,我們不要伸手拿他的錢就好了,反正我爸爸買房子給我住。」


實際的情形,遠比她想像的更為嚴重。當時,阿扁不僅要幫家裡還債,還要養全家人。每個月的收入中,有一大部分都必須拿回家。直到此刻,吳淑珍才真正知道, 阿扁家真的是一貧如洗。

鍾年晃,2000,“有了阿扁的人生",《走出金枝玉葉-阿扁嫂的故事》,TVBS周刊,台北,p.68。

(未完待續,撰於2010/02/19)


恁 祖媽ㄟ話節目:

「阿 扁與阿珍」上集

「阿 扁與阿珍」下集

延伸閱讀:
走 出金枝玉葉─我讀、我評(1)

Hsutung's BLOG

楊 緒東專欄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950&Itemid=5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