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

【錄音筆記】藝術與人權,由畢卡索的格爾尼卡談起

作者 Jade | 贊屋
2011/01/25, Tuesday

這一集錄音的地點在Café Philo的露台, 「Café Phio哲學星期五」是由青平台主辦,TWFUTURE協辦的活動,每個星期五晚上七點半在Café Philo的露台區,都會邀集一群朋友與大家對談,歡迎參加。這一集的主題是「藝術與人權,由畢卡索的格爾尼卡談起。」現場由酥餅主持,與談人是台北教育 大學的 蘇振明 教授。

蘇振明教授為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系暨研究所專任教授,除了是位傑出的學者與藝術家外,還是位知名的演說家,經常受邀到各機關與社團演講, 蘇教授能深入淺出、趣味橫生的解釋畫作,帶領聽眾進入畫家內在心靈不為人知的世界,為聽眾開啟評賞作品的另一扇窗,因此蘇教授的演講經常是人潮洶湧一位難 求,大家一定不能錯過這個聆聽蘇教授分享並與蘇教授對談的機會。


藝術與人權,由畢卡索的格爾尼卡談起-【錄音筆記】贊屋整理

全世界以防彈玻璃保護著唯有兩幅原作:畢卡索《格爾尼卡》與達文西《蒙娜麗莎的微笑》。


蘇教授從畢卡索一生最偉大的的油畫作品-《格爾尼卡》開始談到台灣的藝術與人權,並笑稱全世界大學、中學、小學的美術課本,若沒有這幅作品,大概它的美術 課本的水準是有問題的。為何一幅畫會使用防彈玻璃保護?會被列入全球各級學校美術教科書,大家非了解不可,其背後所代表兩種意義:人權與人道。


1937年西班牙右翼法西斯主義者佛朗哥欲掌握國家權力,與德國獨裁者-希特勒密謀,4月26日下午德軍以炸彈攻擊西班牙其中鄉鎮「格爾尼卡」,在極短時 間造成死傷慘烈,文化古蹟遭受嚴重破壞,戰火引起全球嘩然。當時已享譽盛名人在法國的畢卡索,得知祖國發生極不人道之慘狀,原因是欲掌握權利不惜屠殺同胞 的政治野心家,促使身在異鄉的畢卡索,為表達對祖國之情,在悲憤之餘完成這幅壁畫《格爾尼卡》。


1937年畢卡索代表西班牙國民政府,在法國萬國博覽會上發表這幅《格爾尼卡》,畫作諳喻原是快樂詳和古老的小城鎮,瞬間轉眼成為人間煉獄之慘狀,背後原因乃是欲奪權者聯合外敵陰謀所致。當時站在壁畫前的
畢卡索回記者說道:「我的畫不是給有錢人掛在牆壁上好看的,我的畫是一種武器,是要對抗強權、暴力與陰謀。」發 表這席話之後的畢卡索,即被世人喻為20世紀畫壇首屈一指的大師。最後佛朗哥奪得政權,《格爾尼卡》諉由美國託管,直到佛朗哥下台,民選總統誕生西班牙成 立國寶追討委員會與美交涉,畫作得以順利歸還西班牙,當畫作回到西班牙,延途從機場到美術館道路兩旁,西班牙人民跪地迎接這幅《格爾尼卡》。它象徵反暴 力、追求正義、維護人權人道以及西班牙民主的誕生。

蘇教授另外介紹畢卡索的兩幅人權畫作:1939年第二幅畫作,《貓吃鳥》(貓代表希特勒,鳥則是代表周邊鄰國)與1945年第三幅畫作《藏屍間》(用了與《格爾尼卡》相近色調,暗諭二次世戰,希特勒發動戰爭致使許多無辜猶太人與因戰受波及之受難者)。


藝術不等於歷史,歷史是把時間、地點、事件清楚交待;政治乃拳頭對拳頭、陰謀對陰謀;而藝術是將人類演變之歷程,透過藝術的手法,轉介成象徵跟比喻為人類留下歷史的見證。做人一輩子一定要做對一件事,那就是捍衛人權。《格爾尼卡》亦如是。


蘇教授自1987年以前教西洋美術史有十多年,讓學生可以去了解外國的藝術家有什麼了不起,並非他此生最大願望,而是希望能將自己對台灣土地歷史的了解, 告訴我們台灣的子弟。這位生長在農村放牛長大的鄉下小孩,從此,他開始致力於「台灣美術史」之教學,內容包括台灣原住民、荷蘭來台、日本來台、中國國民黨 來台、戒嚴、解嚴直到後現代的台灣美術史。其中最重要的課程-「228與台灣美術史」。他講述荷蘭來台美術史,會播放一首「安平追想曲」,若講228主題 有關,就播放「一隻鳥仔哭啾啾」。學生問:「是誰在哭?為何而哭?」於是學生提出討論,追查歌曲的時間、地點與背景。1947年國民政府來台爆發的族群鎮 壓與屠殺,「228大屠殺」以嘉義地區最慘烈,其中一位代表人物-
陳澄波

陳澄波是台灣油畫第一,是第一個台灣人用油畫筆沾顏料在畫布上完成西洋畫作,第一個以日本殖民地台灣人身份,畫出「嘉義街外」參加1926年東京帝展入選 第七屆「帝國美展」,成為台灣首位以西畫入選官展的畫家。畢業後先到中國杭州任美術教授,至1945年回到台灣,開始大量繪畫嘉義與淡水及台灣各鄉土為主 題。是第一個在嘉義畫「歡迎回歸祖國」的旗子、倡導民眾開始說華語不要說台語、鼓勵民眾加入國民黨,一位效忠「國民黨」,卻命喪在1947年3月25日於 「蔣介石」暴政的槍下,開啟時代的悲劇。2月28日屠殺從台北延燒到3月25日的嘉義,這位留學日本嘉義紳士學者身份,又曾在中國擔任教授,會說日語、中 文、台語,「228事件」爆發,代表人民擔任當時嘉義「228調委會」之和平使者,前往嘉義水上機場與國民政府進行談判,目的只是想替人民解決問題,表達 對貪宫污吏的不滿、對政府不當作為而抗議,並非要推翻政府,卻因此從「和平使者」身份變成「反動分子」的污名,從此一去不回。


每年的3月25日是美術界的大日子,國民黨將那天訂為「美術節」,而幾乎所有大專院校各美術系在當晚,無不開心歌舞歡樂慶祝,
而 蘇教授說他從不參加這個活動,並告訴他的學生們:「當你們在歡樂美術節的這個日子,你們可知道台灣的油畫第一、台灣的梵谷,是死在3月25日今天早上正受 難的日子嗎?」所以,不明不白的藝術有何作用?如果藝術,沒有人道、正義與生命的關懷,美學只是一種視覺的享樂或是一種視覺的麻痺。 蘇教授在2000年畫了一幅《陳澄波之死》來表現當時嘉義228之慘狀。

1996年全台灣終於有了第一場正式的「228紀念美 展」,然而是誰如此大膽下令,敢在當時禁忌開放不久的年代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將「228」系列作品能夠正式公開展覽?答案是:「陳水扁」。若不是任市長 的陳水扁,不可能會有「228的美展」,96、97、98年連續三屆,99年照辦但開幕儀式主角換成「馬」,從此停辦。


然而「228紀念美展」這把聖火不能熄滅, 蘇教授將美展轉至嘉義文化局(張博雅任市長)接辦全民性「228美展」,由蒲浩明(蒲添生之子,陳澄波之外孫)為陳澄波之雕像.至今蘇教授與美術界友人仍持續創作與228主題、台灣鄉土、人權、人道之藝術系列。


畢卡索之所以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畫家,其作品《格爾尼卡》以防彈玻璃保護,它不僅僅只是藝術品,並且是藝術家為追求人道、正義維護人權,對抗強權暴力, 的人類文化與新智慧的視覺圖。藝術之所以了不起,是由人類智慧的結晶,是藝術家透過情感、智慧,用藝術的手法與美學的融入,把歷史的真相人類最尊貴的記 憶,轉型成「美」。


從畢卡索《格爾尼卡》談到台灣的「228」歷史,可見證到台灣60年來不准講、不准問、不准思考的「228」禁忌,直到台灣人擁有了一個小小的台北市市 長,才有政治權,有了政治權才下令辦理「228紀念美展」,才讓藝術家有拿筆,自由思考創作的美展,然而失去政權後,1999年後被下令不准再辦「這種」 美展,台灣人一旦失去政權的power,連教育的權力、文化的權力也跟著失去。

藝術與人權,現場問答


延伸閱讀:

護國臺灣神-陳澄波

TWFuture Deep Sound

贊屋的BLOG-龜毛萍~台灣中國,一邊一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