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從日本民族面對災難我們學到什麼?

作者 張銘祐 | 贊升   
2011/03/17, Thursday

(picture source:
ning

過去的台灣接受過日本殖民統治52年,當時國民政府流亡台灣時發現台灣社會也是不隨著時局大變改變生活上的尊嚴,這是日本殖民時代建立的一種表現,符合當時的時代趨勢,台灣在當時亞洲國家之進步僅次於殖民國日本,其生活水準更不在話下,至今的所謂國民教育更不能比擬。

史明一位九十三歲的長者率先提出「台灣民族主義」,這個思維並不只是強調台灣人與中國人的氛圍,而是建立台灣應有的海洋民族性,史明被稱為台灣的革命導 師,但是他的理論鮮少人願意深入了解,尤其他提出一個論點殖民者會在生活中製造分化與差別,雖如此簡單的言論確實至今台灣人的痛,看到日本在3/11發生 如此巨大的災難,九級地震及海嘯造成可能有數萬人的死傷,但是我們不難發現日本人的民族性卻如此的沈穩。


當日台灣的伯父急忙打給嫁到日本的堂姐,日本的堂姐接到電話,卻簡單的說他們家人平安,請不用再打電話,因為電話需要給救援聯絡使用,不要佔據救援的電話 線路。此場災難是日本六十五年來的最大危機,卻也不難發現其民族性的重要,然而反觀台灣現今沒有民族意識,在國民黨殖民下被分化與差別,如果發生如此巨大 災難,到便利商店索取所需時會這麼樣的秩序,拿取自己所需的東西嗎?很多是自私的想到自己。


身為社會運動者與本土政治人物再追求台灣獨立與國家意識時,要加強的正式民族主義的教育,讓災噩發生時能夠互助不自私的維護自己的民族,台灣有固有的文化、國民經濟、還有傳統精神,建立自己的民族性才能如日本般面對任何的困境,這也是建立國家的基石。

沒有留言: